平埔番的屋舍
【照片】平埔番的屋舍,說明及出處詳見文後說明。


「意識型態」
是一個很有趣的詞彙,這個詞彙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不同的地方、時間、情況、場合,人們會使用這個詞彙,而且在這幾年間,這個詞彙似乎有被負面化的傾向,常常在政治或國家認同上,被作為各種不同指涉的使用。

我不知道如何從文字上面定義「意識形態」這個詞,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想法或主張算是意識形態。但是,這幾年來我發現這個名詞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扣帽子的工具。你只要說對方有意識型態,或是說這個主張充滿了意識形態,那麼這些就變成了不好的東西,而且對方所主張的具體內容,就變成了完全不用討論的東西,因為已經被污名化了。
對於政治方面的新聞,更是如此。

最近,比較常出現在新聞中的則是教育議題,常常有人說,這本課本有意識型態,這種教育方式有意識型態……等等論調。問題是:到底這裡說的「意識型態」指的是什麼?

究竟為什麼不好?哪裡不好?要怎麼樣才沒有意識形態?好像就已經不重要了。

看看以下這則新聞,對照作家張曉風的想法,再看看自己查的資料,我不禁啞然失笑。

※停止九八 學者:誤國粗糙野蠻(新浪新聞--中廣新聞網 ,2008-08-28)

新聞內文節錄:

「作家張曉風則是不滿國文課本選材充滿意識性。他說,在教科書中放入台灣文學的原則很好,選材卻很粗糙。他舉明朝文章『東番記』為例,通篇的番字滿充對原住民的歧視,腦筋裡都是『漢人沙文主義』。」


任何政策每個人都可以批評討論,但是現今台灣社會卻常常想要速成,省略了必須具條理邏輯的討論細節,直接扣個帽子即可。政治上常見的「中共的同路人」或是「台獨份子」,這種名詞都是很常見的例子。直到演變至今日,說別人是台獨份子,已經不是一種污名化。

因為,說別人有意識型態的背後,其實有可能自己才是滿頭滿腦的意識形態作祟,但是似乎又不敢說出來心裡在想什麼。

上網查了一下〈東番記〉的全文如下,大家可以參考:
http://www.e-e.idv.tw/taiwan/east-twn.pdf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東番記〉寫於1503年,為明朝儒生陳第所作……(中略),是最早描繪台灣平埔族的著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看文章,仔細看看:


第一、是不是通篇有「番」字?答案是沒有。至於有幾個?好像長長一大篇共三、四個吧?

第二、張曉風說文章的作者,腦筋裡都是漢人沙文主義。稍懂古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很懷疑張曉風有沒有看過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我看起來就是一篇詳實的記述文學,說明了台灣平埔族的生活習慣和風俗民情,沒有太多作者個人的價值判斷。

第三、「番」一字到底是不是一種歧視?這也不見得人人都同意。歐洲白人不也是中國人口中的「紅毛番」嗎?


其實,我懷疑真正有漢人沙文主義的不是別人,而是張曉風他自己。雖然沒有任何明確的證據,但是這是長久以來我觀察她的言行而產生的想法。

意識型態是很有趣的東西,其實說到最後,反而變成會去說別人有意識型態的人,其實自己才是那個滿腦子意識形態的人。但是,也沒什麼不好不對,只不過連自己都不敢面對而已。

舉個例子,前幾年歷史課本將「日據」一辭改成「日治」,引發部分立委的反對,指稱這是意識形態。其實我覺得「日治」就是「日本統治」,而台灣被日本統治五十年是事實,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就是意識形態?如果說因為認為「日本佔據」而要說成「日據」的話,反而背後的邏輯是「日本是用佔據的方式佔領台灣」,然而,有些人相信可能也會有意見。根據史料記載,大清國可是跟日本簽下條約而讓出台灣的,日本也是按照合約行事,這都是事實。

如果說這樣算是日據的話,相信很多人對於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的合法性,可能會更有意見。那麼為了公平起見,是不是也該把國民黨政府逃難來台,說成「國據」時期。有關這方面的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GOOGLE搜尋一下,網路上已有太多的討論。

我曾聽過,有人看到〈東番記〉這種文章,會說這是鼓吹台獨的文章,我常常覺得這樣的人很明顯心理是有一塊自己無法面對的陰影存在。一種連自己都無法面對而說出來的認同陰影存在。因為,通篇文章到底跟台獨有何關係?

這種人其實很像我在紐約華人社區遇到的一些台灣出身的人,這些人的年紀大都在四、五十多歲以上,其中有些是我在美國的朋友,也算是長輩。他們稱自己為「中國人」,在台灣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些甚至是在台灣出生,但絕口不稱自己是「台灣人」(最多說自己是台灣來的),然而他們卻又看不起真正的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覺得他們生活髒亂、沒水準。

像這種不認同中國的人,住在美國數十年,已經歸化成美國公民,英文不太好也不想學,不看英文節目,老看世界日報,每天都在中國城打轉,滿嘴的美國人如何如何,美國食物多難吃,忘了自己是道道地地拿了護照的美國人。不認同美國,難道認同台灣嗎?看到同是台灣人,他們也許會稍微親切些,但是他們也覺得台灣小小一個島,沒有什麼文化,唯一看到的就是他們每年拿健保卡回來花政府的社會資源,和總統大選回來投票而已。對我來說,他們不認同台灣,不認同美國,也不認同中國。他們認同的是一個虛凝的、從來不存在的中國,我叫他們為「失根的蘭花」。因為他們的認同不存在,他們心裡也很矛盾,但又走不出去,其實我很同情他們。

談到國家認同或是土地認同,對我來說,那應該是教育的一部份。如果這叫做意識形態的話,我想部分是必須要做的,美國這點就執行得很徹底。

在美國,有時候我會到幼稚園演奏,常常看到小朋友們宣誓效忠美國的畫面。因此我常想,加強愛國教育,或是認同自身所住的這塊土地的教育,起碼小朋友長大後也許比較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或是破壞環境的事,因為他們是被教育要愛這塊土地或是國家的;即使你的祖先來自英國、義大利,或是任何一個其他的國家,你就是美國人,不是英國或是義大利人,美國的利益就是你唯一的利益。

美國家家戶戶掛國旗的比例很高,不知道是不是這種愛國教育下的結果?

我常常也在想,台灣常有一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破壞環境的事,反正很多人事後直接可以去中國發展,而且手上有美國護照的人也很多,一方面這也是小國的悲哀;二方面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從小的認同教育太糟糕,歷史、地理教一堆從來也不屬於你的地方,結果一些人最後都把台灣當成跳板而已,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出身的這塊土地。

那麼以前的教育內容,難道不是認同教育嗎?我認為,大都是個人造神式的認同,不是國家,更絕不是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的認同。談到國家,都說中國是我們的國家,一共有三十多省,台灣只是其中的一省。這當然是一種不存在的認同,也直接影響了土地的認同,真正關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教育,可說比例極低。

至於個人的膜拜或是造神式的認同,簡直可說是一堆,這才是最可怕的。

想想我那個時代的課本,有印象的都是一些先總統蔣公看到小魚向上游,萌生向上意志;或是嚴詞反駁日本教官所言「中國四萬萬人是寄生蟲」,是民族的救星……等等。一個民主國家跟獨裁集權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獨裁國家是搞個人崇拜,台灣(或中華民國)的蔣介石、蔣經國、北韓的金日成、中國的毛澤東,大概都是差不多的模式【註】

對我來說,誰統治台灣並不重要。歷史上的荷蘭統治、日本統治、大清國統治,或是現在的台灣,由誰統治都沒有問題。重點是住在這裡的人要認同這裡,而且只有住在這裡的人能決定自己國家未來的前途或走向,這算是意識形態嗎?如果算的話,我很高興,也很驕傲我有意識型態。



【註】

說到這兒,「大作家」張曉風多年前為青年日報寫的
「記憶中的經國先生」,應該算是很好的註腳吧?如同網路上一些部落格的討論,說這本書應該不會提到蔣經國先生曾經在白色恐怖時期讓多少人進監獄吧?

只不過,時至今日,反倒是她跑出來指著別人說有意識型態,不知道是誰有意識型態?

其實有意識型態有什麼不好?每個人都有意識型態。可悲的是不敢大聲說出來,捍衛自己的意識形態,或是承認過去有什麼樣的意識形態而已。這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連自己都無法面對的認同陰影。



【附註】

寫完這篇文章後不久,看到馬英九總統接受墨西哥太陽報的專訪:

馬解兩岸:非國與國  而是「特別關係」(中廣新聞網,2008/09/03)


專訪中談到:兩岸關係不是「兩個中國」的國與國關係,而是「特別的關係」,馬總統還提到:「因為我們的憲法不容許在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

我覺得這真是台灣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從李登輝、陳水扁到馬英九,三任總統都對主權、領土甚至國名都有不同的說法,而且更奇怪的是,接受國內媒體專訪與接受國外媒體專訪,說的和用的辭彙與指涉好像都不盡相同,問題是台灣這幾十年來的領土範圍也沒有變大或縮小,不是都是同一個地方,而且是同一群人選你們當總統嗎?這些人應該沒有包含北京人、上海人……,或是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吧?他們當然更不會對你說聲:「馬總統好!」

如果說每一任總統都對主權領土的實際狀況各有不同解讀,甚至選前選後説的也不盡相同的話,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要去認同什麼?

而看到馬英九總統所說的「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就真不知道要說什麼了,不是當年老早就被被共產黨打敗而逃難來台灣嗎?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才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權還需要多解釋嗎?講的怎麼好像是人家竊取了你的政權一樣。


【照片說明】平埔番的屋舍

圖片取自The Reed Institute 的
Formosa 網站

"Hutte de Pepohoans." [Pepohoan hut.] 1875. Thomson, 1875, p. 228.

Link to Thomson, J[ohn].
The Straits of Malacca, Indo-China and China or Ten years' travels, adventures and residence abroad. London: Sampson Low, Marston, Low, & Searle. 1875.

原文"Pepohoans"「平埔番」,據考證照片中的屋舍在現在的台南新化,新化舊名「大目降」,平埔族西拉雅語的意思是「山林之地」。
照片中位於竹林前的房屋是茅草屋頂,牆壁以竹編塗泥再抹石灰,前面有田埕,非常乾淨,可曬穀子。根據攝影師 John Thomson來台灣的時間,當時平埔族人已逐漸開始漢化,因此有些照片還可以看到薙髮編辮的平埔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搖擺不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