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6_204915.jpg  

最近幾周工作非常的忙,除了Joe Magnarelli台灣的巡演行程之外,也剛好接了一份彈吉他的工作,就是幫鋼琴手Steve Eaton 以吉他手的身分伴奏,有兩場音樂會,一場是台中爵士音樂節主場,另一場是在台北華山藝文中心舉辦的秋天爵士音樂節。

整團一共只有三個人,除了Steve Eaton本人之外,就是我彈吉他,和薩克斯風手Dino Dominelli,一個小時的音樂會,我們是跟著Steve帶來的鼓和貝斯的伴奏帶彈。

基本上,除了少數幾首歌,整個音樂基調不算是爵士,比較像是流行/藍調/鄉村/Boogie Woogie,加上一點點爵士的混合。

我覺得這是一場很有趣的演出,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就是演出前一小時稍微彩排一下,但是排練過程沒有一張譜,基本上就是跟著伴奏帶玩一玩,大家靠著經驗和耳朵,互相的眼神交換來彈這場演出,我相信我們做得非常好。

我經常提到,對樂手來說,音樂演出的每一秒鐘都是判斷。身為吉他手,你要甚麼時候彈什麼音?多大聲?多小聲?彈甚麼風格?甚麼時候用和弦伴奏?甚麼樣的和弦?(幾個音的和聲) 高音域或低音域的和聲?(靠鋼琴目前彈甚麼來決定,你的和聲不能跟鋼琴打架)甚麼時候插音?(主唱歌唱的空隙中填上契合的樂句)甚麼時候讓別人solo?(你伴奏)甚麼時候獨奏(solo)? 什麼時候加強節奏吉他來支撐樂團?甚麼時候不彈?這都是你對音樂當下的判斷,而且是用直覺判斷,這個判斷馬上會讓人知道,你到底懂不懂這種音樂或是這把樂器。

另外最重要的,永遠打開耳朵,耳朵是你的雷達,這些歌都有編曲,所以有時候是全團停下來,也有一些切分音的齊奏(一般美國人說的kick)。

基本上這是jam session,但是你要讓觀眾聽起來好像你們排練很久了,或是你本來就是Steve 的吉他手的樣子。然而我在演出之前完全沒聽過他的音樂,也事先根本不知道樣彈甚麼音樂,連吉他都是跟我的朋友廖志銘在前一晚臨時借來的(因為家中只有爵士空心吉他,但是因為判斷這並非是爵士樂,所以需要一把可以彈流行又可以彈一點爵士的吉他,因此所Gibson ES335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的演出,我可以每場都彈得不大一樣,但是都可以永遠契合這種音樂所需要的風格,而且又保有我自己詮釋的方式和自由。

附上有人錄影下來的演出連結,供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搖擺不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