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是台灣歷史記載中最早發展的地方,歷經荷蘭、明鄭(東寧王國)、清帝國、日本統治,在當時可說是政治經濟的中心(直至清末台北建城,政經地位才逐漸北移)。直至今日,台南仍留下許多歷史古蹟與建築文物(註二),甚至在大清帝國統治時,台南可說是台灣的代名詞,因為當時台南的名字就是「台灣府」,所以說當時的台南就代表台灣(註三)。

身為當時全台灣政治經濟發展中心的台南(台灣府),因為先民信仰的關係,至今各地仍有眾多的古廟宇,而很多廟宇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鄭時期,顯見其歷史傳承悠久,文化香火不墜。


台南市總趕宮廟埕
松仔腳燒烤攤之前就在廟埕前,廣場上坐滿人邊用餐邊暢飲啤酒,十足的庶民生活景像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台南這個歷史古城長期以來累積的文化資產和古樸氣質,可以從台南市民生活的許多小細節,與對昔日古老傳統的堅持,看出其中不同處。尤其是「吃」的文化,可能是台南在許多外地遊客心目中最著者,

台南人愛吃的傳承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生於台南的我,從小開始就非常喜愛到處吃東西。我可以騎老半天的車,只為了吃一碗想吃的麵或飯;也可以為了待會兒要吃什麼,苦思許久猶豫不決。在台南市街上,往往可以看到不少寫著百年老店的小吃店或餐廳,有些可能從清朝以來就開始以賣吃維生,直至現在仍遵循古法的一切細節,不粗製濫造,每天限定供應一定的份量(晚來就吃不到)。這種小吃店的食物品質對我來說,跟照著公式煮或是中央廚房的連鎖店截然不同。

舉例來說,一碗正統的台南米糕,從食材的選取(來源、品種、味道、新鮮度等),到烹製的手法以及所花費的時間,所有的細節都不能馬虎。缺一個步驟或是少一味食材,煮出來的味道可能就不一樣。當然,食物的品質和精緻度也會反映在價錢上面,台南的小吃都只有一小碗,但是價錢不便宜,吃的是「巧」而不是「飽」。然而,真正好吃的小吃店,不管價錢多貴,你永遠可以看到等著點菜的食客們大排長龍,原因並無其他,「好吃」才是重點。

除了吃食文化反應台南的古老傳統和品味堅持外,另一項文化資產—廟宇,也顯現出台南人的文化傳統與生活型態。先民在某個地方落腳聚居開始生活,自然也會在附近建立起廟宇,並供奉源自家鄉本身信仰的神明。因此廟宇和聚落,其實互相緊鄰。台灣的廟宇和西方的教堂一樣,也具有社區活動中心的功能,附近的居民除了沒事會去串門子外,也藉由共同參與廟宇的活動(如神明生日或建醮),增強社區民眾間的凝聚力及拉近彼此的感情。

只不過由於都市計劃的關係,今天台灣的很多古廟宇前的聚落或廣場,有些已變成了大馬路或是高樓大廈。

台南市中正路小巷內的總趕宮,正是一個廟宇與聚落生息相關的代表。從小巷走進來,便看見廟前有一寬廣的廣場,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十分具古早味的聚落。外表雖是一條小巷子,看來好像沒什麼特別,真正走進去後,馬上就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古廟和四周的廣場聚落,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總趕宮廟額
總趕宮是建於明鄭時期的古廟,奉祀倪聖公,原稱聖公廟,為三級古蹟。

因奉祀某倪姓的海舶總管,所以又稱之「總管宮」,後經人訛傳為「總趕宮」。

總趕宮是內政部公告的三級古蹟,原建於明永曆年間,由於並不是非常有名的大廟,即使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都不一定知道。但是,若說起廟前的「松仔腳燒烤攤」(松仔腳為台語榕樹下之意,廣場周圍現在仍可見一顆大榕樹),或是巷口的雙全紅茶,應該就會有很多人知道了。

松仔腳燒烤攤也是一間歷史悠久的老店,從家母有記憶時就已經存在了。如今應該是第三代或是第四代掌廚經營,這間店主要是以台式的日式料理和海鮮類燒烤炒類食物為主。除了海鮮非常新鮮外(當天進貨,賣完就沒了),炒和燒烤的功力亦為一流。烤鰻魚是我的最愛之一,至於其他美食則不多詳述,附上照片請大家自行觀賞。


松仔腳的烤鰻魚是我的最愛

松仔腳燒烤各式美味菜色


總趕宮廟埕的泡沫紅茶

從中正路進入穿過小巷後,不久即可見到總趕宮寬闊的廟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家泡沫紅茶店(非巷口的雙全紅茶,通常晚上來吃松仔腳時都已關門);如果不喝酒,也可以買杯仙女紅茶泡的冰紅茶,邊吃邊喝。

也許很多人認為不過就是一般常看到的海產快炒攤,味道不都差不多,能有什麼不一樣?事實上,只要拿相同或是類似的食材料理來比較,味道好壞高下立判。

例如:台北有那麼多家賣蚵仔麵線的攤子,為什麼有些店門可羅雀,有些店卻永遠大排長龍,而且花了三、四十塊才只有一小碗。因為每個製作食物的細微步驟,或是每種食物的來源品質,可能都會影響最後成品的味道。而松仔腳燒烤攤的炒功,為每種燒烤或是炒類海鮮食物搭配的醬料,或是烹煮的時間等等,都讓每道菜變得非常好吃和特別,吃起還就是和其他店家不同,因此也讓這家店歷久不衰。

以地理環境來說,在松仔腳燒烤攤吃飯和在其他海產攤極為不同的是,你是在廟前廣場中臨時擺的桌椅上吃飯,有股非常獨特的氣息,尤其是在夏日晚上,微風徐來,邊吃著海鮮,邊配著生啤酒,那真是非常舒服的享受。每次到這裡吃飯,總是想著如果能住在附近該有多好!(可惜我目前住紐約市郊,樓下什麼都沒有。)


松仔腳在廟埕的燒烤攤(現已移至旁邊室內)


這是以前位於廟前的快炒攤,現已移至旁邊新建的室內,拿起鐵鍋料理快炒的正是老闆


松仔腳的露天烤攤(點菜攤位和烤攤現均已移至旁邊新開的店面室內)


以往遇到客人很多時,也會臨時在總趕宮內放起桌椅


在廟埕吃松仔腳的海鮮快炒、各式燒烤,晚風徐來,好不快意
(照片前方的舊屋現已改建成室內的攤位及用餐處,如下圖)


(原位於總趕宮前的攤位已移至新店內,旁邊有室內用餐處,但仍可在廟埕享受露天吃喝的樂趣)


新店內用餐處,牆上並有松仔腳的發跡歷史及老照片

台灣在這五十年來已經被過度開發,除了自然環境被污染以外,許多紀錄著台灣過去的文化古蹟也都被一一拆掉,蓋成賺錢的高樓大廈。這樣下來,也許短時間內帶來部分人的富足,然而長久以來忽略傳統文化保存的後果,則是非常巨大而且難以彌補。對我來說,像總趕宮這樣的古廟和廣場,自然彌足珍貴。因為,像這樣洋溢著樸實生活氣息的地方,真的很少很少了。

由於年久失修,總趕宮需要進行一些結構上的補救措施(如附圖)。由於內政部只補助部份款項,目前民間募得部份則有奇美等大企業贊助,然而,還有一部份不足之處,尚需募款才能達成。在此放上捐款的資訊,希望也關心傳統古蹟保存的朋友們,能發揮您的愛心(小弟財力有限,只能捐出2000元,特放上收據照片,以收拋磚引玉之效),為保留台灣傳統文化獻上一份心力。


總趕宮已完成第一期重建工程的鋼構
總趕宮因屋瓦破損與局部結構老化,每逢下雨就漏水,
因此必須撐傘護駕神明移座至安全地方躲雨,等雨停了再移駕回正殿。
現已搭建鋼棚保護建築主體。


總趕宮修復標記
(廟裏各處如樑柱均有準備修復的標記,如前門柱上標示著「柱空﹞,
附帶一提,門神的彩繪相當秀麗,但也陳舊斑駁)


門前樑柱上標記「內劈裂」


總趕宮簡介封面(上印有募款帳戶,詳文請見文末)


重建委員會隨收據寄來的募款說明
第二期重修工程需由廟方自付兩成,約新台幣六百萬元,目前仍持續募款中。


捐款收據,盼能拋磚引玉,完成古蹟修復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請看:添油香護古蹟 台南市總趕宮修繕中
文建會文化資產部落格--府城西定坊寧南坊八吉境巡禮01總趕宮(一)
(內有專業攝影師拍的很多照片,包括建築細部、神像、道光年間的重修碑記等等,很精采!)
文建會文化資產部落格--府城西定坊寧南坊八吉境巡禮01總趕宮(二) < (內有許多拍攝很清晰的修復標記的照片,廟宇雖年久失修,但仍掩不住古樸秀麗的氣質)
府城逍遙遊--總趕宮(台南市政府網站,內有詳細介紹、照片及地圖)

【註一】
據內政部公告的古蹟(含第一、第二、第三級),台南的古蹟數量遠居全國第一。

【註二】
清領初期(康熙),在台灣設一府三縣,即台灣府(今台南),台灣縣,諸羅縣,鳳山縣,直到清末(光緒13年),台灣府的名稱才改成台南府。

【註三】
總趕宮印製的簡介封面上,印有捐款帳戶如下:

本廟正進行修建,敬請各位信眾踴躍捐款,以利工程進行。
捐款請洽電話:0952-799749 許燦露先生

捐款銀行:第一商業銀行 運河分行
帳號:602-10-068206
戶名:總趕宮重修委員會

捐款即開立收據,可報稅抵所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搖擺不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